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
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曾经为汉武帝手下的、两位大臣合写了”一篇传记,一位是汲黯,另一位是郑庄。 汲黯,字长 孺,濮阳人,景帝时,曾任“太子洗马”,武帝时,曾做过“东海太守”, 后来又任“主爵都尉”。 郑庄,陈人,景帝时,曾经担任“太子舍人”,武 帝时担任“大农令”。这两位大臣都为官清正,刚直不阿,曾位列九 卿,声名显赫,权势高,威望重,上他们家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出出进进,十分热闹,谁都以能与他们结交为荣。 可是,由于他们太刚直了,汉武帝后来撤了他们的职。他们丢了 官,失去了权势,就再也没人去拜访他们了。 开封的翟公曾经当过廷尉。他在任上的时候、登他家门拜访的 宾客十分拥挤,塞满了门庭。后来他被罢了官,就没有宾客再登门 了。结果门口冷落得可以张起网来捕捉鸟雀了。官场多变,过了一个 时期,翟公官复原职。于是,那班宾客又想登门拜访他。程公感溉万 千,在门上写了几句话:“一生一死,乃知交情;—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责一贱,交情乃见。”
第4篇、一事无成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当了省郎的官,因官运不怎么亨通,不管做甚么事情,往往都不如他的心意,所以时时出去,想藉游玩散散心。有一天,他到了京国寺,游倦了,就寄宿在寺里。晚上做了一个梦;他梦中走到一处岩石下,碰到一位老和尚;在老和尚的面前,有一个极小香炉,炉檀香烟袅袅上升。老和尚对省官说道:“这小香炉中的香烟还是你许愿时留存下来的,现在你已做了三世人了。你一世你是唐玄宗时代的剑南安抚巡官;第二世你是宪宗时候的西蜀书记,第三世就是现在的省郎官。”他听了老和尚这番话,恍然有点觉悟,彷佛记忆三世所做的官,都是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于是,再也不愿意在宦海里浮沈,对人生似乎恍然彻悟。 又王中的诗句,也有“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的感叹语。 现在上了年纪的人,事业上要是没有成就的话,通常都是拿一事无成来感叹。有时年纪不大的人,你问他事业做得怎样,他也会说“一事无成”呀! 第5篇、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多事的人运来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高大的家伙一定很厉害,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后来又悄悄走出来,小心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驴叫的声音很特别,很恐怖。大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惧。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老虎开始走到驴的前后,转来转去,还不敢上去攻击驴。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驴,越来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断冒犯它。驴非常恼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盘算着:“你的本事也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腾扑过去,大吼一声,咬断了驴的脖子,把驴给吃掉了。
这个故事说明,驴子看上去躯体高大,好像很厉害;声音洪亮,好像有本事。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驴子的本领不过如此。 不值得畏惧。
第6篇、坐山观虎斗【拼音】 (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注释】 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例句】心狠手辣的王熙凤;借秋桐之手;发脱尤二姐;自己坐山观虎斗。
出处:出自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张仪列传第十。
故事:有一年韩国与魏国打仗,很长时间,不分胜负。秦惠王打算派兵援助,他想听听大臣们的意见,陈轸说:“从前有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就想举剑刺杀它们。旁边的人劝他说:‘你不必着忙,你看两只老虎在吃牛,一会儿把牛吃光了,它们必然会争夺,由争夺而引起搏斗,结果大虎受伤,小虎死亡。到了那时候,你再将那只受伤的大虎刺杀,岂不是一举而得到两只老虎吗?’”
“哦”秦惠王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说,先让韩国和魏国打一阵子,等着一个大败,另一个受损时,我再出兵讨伐,就可以一次打败 他们两个*,就与那卞庄子刺虎一样,是吧?” 陈轸点点头,说:“正是这样!” 秦惠王采纳陈轸的意见,真的获得了胜利。
第7篇、长驱直入 公元219年,曹操为夺取战略要地荆州,与刘备在这一带酣战。刘备的大将关羽用重兵围住了襄阳,曹操的堂弟曹仁固守襄阳毗邻的樊城,处境相当困难。 这年七月,曹操派虎威将军于禁率军增援曹仁。不久,樊城这一带连降大雨,汉水泛滥。关羽乘机引水去淹曹军,结果于禁全军覆没,被迫投降。 由于洪水冲进樊城,曹仁处境危急。一些部将劝他放弃樊城,乘船退走。但有人极力反对,说是水势不可能一直这样大,过些时日会退去,还是紧守为好。曹仁觉得有理,决定紧守樊城。 第8篇、钱可通神 唐朝父子担任宰相的不少,祖孙三代都担任宰相的则只有张延赏家一例。在唐朝,张家号称“三相张家”,张延赏的父亲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张嘉贞,张延赏本人是唐德宗时期的宰相,他的儿子张弘靖是唐宪宗时期的宰相。因此,时人常说:“河东张,不寻常。” 张延赏原名张宝符,张嘉贞去世时他才四岁。开元间,唐玄宗曾经召见张宝符,并赐给他“延赏”这个名字。延赏的意思是“赏延于世”,这是唐玄宗鼓励张延赏继承父志,将其父的名声发扬光大之意。张延赏长大后果然不负圣意,高中进士,被任命为河南尹。相关推荐
上一篇:千金市骨 下一篇:秋风过耳
第9篇、杜渐防萌 东汉和帝年代,有个大官名叫丁鸿。他博览群书,能言善辩,而且敢于仗义执言,为此很受大家的敬重。 当时,窦太后主持朝政,她的一班皇亲国戚,依仗权势,干了不少坏事。丁鸿在和帝面前,列数这班人的罪状,并且权衡了利弊得失。 他认为,任何事物在刚开始发生变化时就加以禁止,还比较容易,到后来就难了;如果人在处事上不注意细微的变化,任其发展下去,就很难收拾了。 他还向和帝建议,应该亲自料理朝政,把坏事杜绝在很初的萌芽状态,就可以消灾降福。和帝很 第10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语故事/典故】
在秦末汉初淮阴,今属江苏省,有一个名叫韩信的人,年轻的时候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后来韩信投奔了项羽,参加反秦,他曾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的建议,但是都没有被采纳。韩信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便改投刘邦,一开始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是让他当了一名小军官。有一次犯了军法,还差一点受刑处死。免死后,只是让他充当一名管理粮草的小官。
有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萧何是刘邦的亲信,刘邦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对韩信非常的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但是正当萧何决定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韩信却逃跑了。原来刘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带的人,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是汉中,地区偏陕,难以发展,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纷纷逃亡。
韩信见刘邦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就跟着跑了。萧何得知韩信逃跑的消息,他心急如焚,来不及报告刘邦,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原来以为萧何也逃跑了,非常的生气。后来得知萧何竟然亲自去追回韩信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官,骂萧何是小题大做。萧何向刘邦详细的介绍了韩信的情况,然后说韩信是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才,你若甘愿做一辈子汉中王便罢了,如要夺取天下,非要重用此人不可。由于萧何的推荐,刘邦终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选择择日良时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就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了。首先是解除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不久后,又将韩信逮捕,赦免后只封了一个淮阴侯。
韩信闲住长安,郁郁不得志,便图谋反叛,被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吕后想把韩信召来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很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了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者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于这一个人造成的。
第11篇、鹤立鸡群 晋朝皇室有个侍卫官中嵇绍,他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第12篇、游刃有余 梁惠王有一个庖丁,就是厨师。有一回,他去看这个庖丁宰牛,只见他丝毫不费劲地就把牛的骨头和肉分割下来,手起刀落,非常利索。梁惠王感到非常吃惊,便佩服地问庖丁:“你的手艺为什么这么高啊?”庖丁笑着回答说:“这根本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我非常熟悉牛的骨头和肉的结构,因此才能这样轻而易举。”梁惠王又问:“那么,你使的这把刀一定非常锋利吧?”庖丁轻轻挥了挥刀,对梁惠王讲述了游刃有余的意思,他笑着回答:“一般宰牛人用的刀,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因为他们的刀刃经常碰到牛骨。可是我这把刀,已经用了九个第13篇、天下无双 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后,怕哥哥魏王追究,避居赵国。他听说毛公和薛公很有才能,便去邀请。但两人不肯来见。他打听到毛公藏在赌徒中,薛公藏在卖酒人家,便去寻访,终于结识了两人。 平原君知道后,说:“以前听说信陵君为人天下无双,今天看来他行为荒唐,徒有虚名!”信陵君说:“既然平原君耻笑我,那我该离开这儿了。”平原君知道说错了话,向信陵君谢罪。信陵君名望更大了。这时秦国出兵攻魏。魏王派人请信陵君回国。信陵君怕魏王追究他的窃符之罪,不肯回国,并告诫下人:“谁为魏王第14篇、德高望重 富弼,字彦国,北宋洛阳人。他出身贫寒,从小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举止豁达,气度不凡。富弼从二十六岁起开始做官。在他任职的四十多年中,他对北宋王朝尽忠职守,在处理内政外交、边防戍守、监察刑狱、赈济灾民等各种事务中,都做出了显著的业绩,因而不断地被加官晋爵。他曾先后担任过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宰相,成为天子倚重、百官仰慕的名臣。富弼为人恭顺温和,即使当了宰相之后,也不会仗势欺人。每当下属官员或平民百姓前来拜见时,他都以礼待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 年),富弼年老退休,隐居洛阳。一次,他坐轿外出经过天津桥时第15篇、井底之蛙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被栏杆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
“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青蛙这才知道,井外还有这么大的天地。他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成语“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
第16篇、以卵击石 出处《墨子·贵义》 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 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 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 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 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但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 泛滥,无法渡过河去; 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对墨子第17篇、贪天之功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经过一番颠沛流离,终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为了报答有功之臣,他将跟随自己流亡的人列为一等功,给过帮助的为二等功,迎接归来的为三等功。赵衰、狐偃等因跟随流亡有功,无采地的封采地,有采地的加封。其他帮助的、迎归的一一有赏,连一般的小臣奴仆也赏钱币,皆大欢喜。 晋侯又贴出诏令:“如果有谁被遗漏了,请自己来报。”有个叫介子推的被遗漏了。 他的邻居看见诏令,便来找介子推。见他正在家里编草鞋,便说:“你以后不用再干这一行了,晋侯出了诏令找有功之第18篇、酒池肉林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乐。商代的贵族也多酗酒,据现代人分析推测,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其中含有锡,溶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商末帝纣,却是一个好色好酒的人,>称:"(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商纣的暴政, 加上酗酒,很终导致商代的灭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发布严历的禁酒令。 以酒误事误国的例子在古代不可胜数,楚恭王与晋国的军队战第19篇、指鹿为马的典故成语故事: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
[释义]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语出]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正音] 指;不能读作“手指头”的“zhí”;为;不能读作“为了”的“wèi”。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指鹿为马的故事典故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第20篇、一手遮天 李斯原是楚国上蔡人,后来到了秦国,劝说秦王,用金钱收买六国的诸侯大臣,收买不了的,就派人刺杀;离间六国的关系,然后派兵攻打。二十多年后,秦王统一了天下。李斯又上书说:“天下会大乱,是因为有各种学说流派,人听進去了,心里就会想别的。现在天下统一了,请制订完备的法令,请将诸子百家的书全部毁掉,天下就太平了。”秦始皇照办了。 晚唐诗人曹邺说:“用欺骗挑拨来获取*利益是不对的,用法律来限制人民的思想是自取灭亡。一个人的手要掩住天下人的眼睛,这怎么可能呢!(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第21篇、未能免俗 魏晋时期有七位名士,他们是嵇(jī)康、阮籍(ruǎn jí)、阮咸、山涛、向秀、王戎(róng)和刘剑。这七人常在嵇康家附近的一大片竹林里游玩饮酒,所以人称"竹林七贤"。 这"七贤"在生活上都有一些怪脾气:放任随便,毫不注意仪容和身份。就拿其中的阮籍来说吧.他喝醉了酒就往地上一躺,也不管那地上干净不干净,往往好几天不醒。他听说步兵校尉衙门能够酿造美酒,就请求到那里去任职,以便痛痛快快地喝酒。所以人们根据他的官街,也称他"阮步兵"。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叔侄也还都爱好音乐。际籍 既能弹琴又能唱歌,阮咸琵琶弹得 第22篇、七步成诗 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继位。曹丕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时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 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诗”。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没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第23篇、断头将军 张飞(字益德)是刘备手下一员猛将。 曹操占领了荆州,刘备去投奔江南。曹操率领数万骑兵追了一日一夜,追到当阳长阪桥。在危难关头,张飞带着二十多骑兵拒后。张飞在桥上横枪跃马,喝道:“我是张益德,谁敢上来决一死战!”曹操大军没有一人敢上前的。 刘备入川时,张飞在江州攻破巴郡,活捉巴郡太守严颜。张飞对严颜喝斥道:“我的大军到了,你为什么不投降,还敢抵抗?”严颜说:“你们没有道义,夺我州郡,我州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张飞大怒,令推出砍头,严颜面色不变,便往外走便回头骂道:“匹夫第24篇、以身试法 王尊,西汉高阳人,从小丧父,依靠伯父为生。他很爱读书,每天出外放羊时总要带上一本书。王尊13岁那年,伯父介绍他到郡典狱长身边当一名听差。王尊在这期间,刻苦认真地学习了许多刑法方面的知识。 一次,王尊到太守府办事,太守很赏识他的才能,就留他做了文书副官。过了几年,王尊专攻儒学经典,后升为安定太守。安定郡十分混乱,官僚作威作福,百姓怨声载道。王尊一上任就发出告示:官员要忠于职守,贪赃枉法要立即改正,不要以身试法。 张辅是个心狠手辣的贪官,王尊把他逮捕法办,抄出赃银百万。王尊还惩办了一些罪行严重的豪强,安定郡出现了安定的局面。王尊嫉恶如仇,执法如山,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身:自己,本身。试:尝试。成语“以身试法”指明知犯法,还亲身去做违法的事。 第25篇、刻舟求剑 古时候,楚国有一个人,在他坐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身上挂的一把宝剑掉进江里去了。那个人不慌不忙地从衣袋里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落下宝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嘴里自言自语嘱咐自己:“别忘记了,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同船人见他不着急的样子都很纳闷,就问他:“为什么不赶快下水捞宝剑?你在船舷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呀?” “着什么急,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一等船靠岸了,我就要从这个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把宝剑找回来。” 过了一会儿,船到了目的地,停下来靠了码头,这个人便从船上刻的记号处,跳下水去捞宝剑,可是,摸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 同船人看到他这样寻找宝剑都感到很可笑,有一个人说:“宝剑掉江里以后,船还是在行走的,而宝剑沉在水底下是不会跟着走的。事实上,现在船离开丢剑的地方已经很远了,再按船舷上刻记号处去找它怎么能找到呢?” 大家都议论说:“这个人连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也不懂得呢。”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剑”这句成语,比喻人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处理事情。 第26篇、开卷有益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第27篇、嫉恶如仇 西晋时期,朝中大臣大多数都出身于皇亲国戚和名门望族。他们依仗贵族身份享有许多特权,骄奢淫逸,越来越腐败。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后宫竟有近万名宫女供他享用。当时,有一个叫傅咸的人,任武帝的尚书左丞、冀州刺史,后来又做司徒左长史等。武帝驾崩后,惠帝即位,傅咸任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他为人正派,敢于直言。有一次,各地发生饥荒,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饿死冻死者不计其数。傅咸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立刻向惠帝陈奏百姓没有饭吃,惠帝却不解地问:“那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傅咸闻听,啼笑皆非,便细细地将百姓之事讲给惠帝听。惠第28篇、日暮途穷 战国时,楚平王的太子建有两个老师,一个是伍奢,一个是费无忌。费无忌得到楚平王的宠爱,可是他又怕太子登位后会对他不利,于是他便诬告太子。没想到平王竟然相信,还把太子调到边关去。但是费无忌还是不放心,担心太子找机会报复,因此他又将伍奢囚禁,并且派人杀害太子。心狠的费无忌还不愿罢休,他想到伍奢有两个儿子,于是他又派人杀害了伍奢和他的大儿子,只有伍奢的小儿子伍员逃走了。平王听信费无忌的谎言,认为伍员是叛徒,因此下令追捕伍员。伍员为了逃命,一夜之间头发胡子全白了。后来他逃到了吴国,帮助吴第29篇、专心致志 孟子说:“下棋,在技艺是比较容易的,可是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也是学不好的。” 弈秋是古代有名的棋手,有两个人慕名而来,同时拜他为师。弈秋一心想把自己的棋艺传授给他们,讲课特别认真。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地听他讲课。另一个学生表面上也在认真地听课,而实际上思想很不集中。他看到大雁从窗外飞过,联想到要吃天鹅肉…… 弈秋讲完课,就叫两人对弈。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就对弈起来。开局不久,就见分晓:一个从容不迫地能攻能守,一个手忙脚乱地应付。弈秋一看,两人的棋艺相差悬第30篇、高屋建瓴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的大将韩信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居功自傲,有点飘飘然起来。平定齐地后,他写信给刘邦,要求把自己封为“假(代理)齐王”。刘邦得知后,非常恼怒,骂韩信是白日做梦!他的属下张良看完信,劝道:“目前,我方不利,楚军尚强,韩信又掌握着很大一部分兵权,大王不如顺水推舟,答应他的要求。”刘邦心领神会,派张良为特使,带了王印,去封韩信为齐王。韩信非常高兴,答应迅速发兵攻打楚霸王。 汉军在垓下设下埋伏,韩信担任三军统帅,并请刘邦守住大营。韩信有勇有谋,楚霸王战败,拔第31篇、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第32篇、人心如面 春秋时,郑国的执政者子皮,想任用尹何担任大夫,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尹何太年轻而且从来没做过官,大家都怕他能力不够。可是子皮却不以为然,他说:“他的诚实很令人欣赏,相信他绝对不会辜负我对他的期望,而且现在正是给他学习的好机会。”子皮的另一位大臣子产从容地回答:“大王您想培养年轻人当然是件好事,可是这样做反而会害了他。就像叫一个不会用刀的人去切肉,他反而会剁伤自己的手。治理*也是一样,如果让尹何在正式当大夫之前能够多加学习,那么,在他从事工作的时候一定会井井有条,否则将会为*带来想不到的损失。”子皮听了子产的 第33篇、不遗余力 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将白起,在赵国的长平一举击败了由赵括率领的四十万赵军。秦王乘机要挟赵王,要赵国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作为讲和的条件。 赵王连忙召来大将楼昌和上卿虞卿商量对策,说:“长平一战,我们吃了败仗,我想带领全部人马与秦军决一死战,你们看怎样?” “这样做没用,还是派亲信使臣去讲和为好。”楼昌说。 虞卿不同意楼昌的主张,问赵王说:“大王,这次秦国究竟是想消灭我们赵国军队呢,还是打一打就回去?”第34篇、麻姑献寿 有关麻姑的传说有二:①《古小说钩沈》辑《列异传》:“神仙麻姑降东阳蔡经家,手爪长四寸。经意曰:‘此女子实好佳手,愿得以搔背’。麻姑大怒。忽见经顿地,两目流血”。《述异记》卷上云:“济阳山麻姑登仙处,俗说山上千年金鸡鸣,玉犬吠”。此当为异闻。 ②清褚人获《坚瓠秘集》卷三引,一统志:麻姑,麻秋之女也。秋为人猛悍,筑城严酷,督责工人,昼夜不止,惟鸡鸣乃息。姑有息民之心,乃假作鸡鸣,群鸡相效而啼,众工役得以休息。父知后,欲挞之,麻姑逃入山中,竟得仙而去。按麻秋,五代后赵胡人,仕石虎为征东第35篇、夸父逐日 这是我国很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第36篇、马马虎虎【马马虎虎成语故事/典故】
宋朝有一位画家,他画画总是特别马虎。
他常说,“画画嘛,讲究的是创意,其它细节嘛不重要。”
这天,画家又准备画画了。
“本画家今天要画一只威猛的老虎。”
刷刷刷,几笔之后,老虎头画出来了。
“嗯,不错!”画家很满意,现在我要画身体了。
“我好像是忘记了老虎身体怎么画了?应该大概可能也许,说不定跟马的身体差不多吧,不管这些细节了。”
于是,他刷刷刷,一只长着老虎头马身体的怪物画出来了。
“不错!不错!我真是个画画天才呀!”他自言自语道。
一个买画的人走过来,疑惑地问,“大画家,你画的马不像马,老虎不像老虎,这是什么呀?”
“别说,你还真挺懂画的,我这幅画就叫做马马虎虎,10两银子卖给你,怎么样?”
“不!不!我还是不要了。”买画的人赶紧溜了。
大画家呢,美滋滋的把画挂在墙上。
他的大儿子回来了,看到这幅画上写着马马虎虎,便问道,“啊,父亲,你这到底是马还是老虎呀?”
“是马,就是可以骑着跑的马呀!”
大儿子走了没多久,小儿子也来问了,“父亲,这只动物是马还是老虎呢?”
“是老虎,你要是打到这么一只老虎,那可能赚不少钱呢!”
画家的大儿子和小儿子,很近都在练习打猎,这天他们来到森林里打猎。
大儿子说,“我们分头打猎,看谁打到的猎物很多。”
“好的,哥哥,我走这边。”
于是,兄弟俩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大儿子寻找猎物的时候,一只老虎窜了出来,他盯着老虎的头。
“这个头我认识,父亲说这是可以骑着跑的马,今天我要骑着它去打猎。”
说完,大儿子蹦蹦跳跳跑到老虎身后,噼噼拍了拍老虎的屁股,翻身要骑。
“我不是马,我是老虎。你要记住了,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谁摸我,我就踹飞谁。”
老虎气得一脚就把大儿子踢飞了。
“哎呀!好痛啊!我的屁股,这不是马,明明是老虎嘛,哎呦!我的屁股。”
林子的另一边,小儿子看到一匹马正在慢悠悠地吃草。
“哇,是老虎!嗯,没错,四条腿又细又长,就是父亲画的老虎。”
于是,小儿子连忙从后背掏出一支弓箭,朝马腿上射了一箭。
马疼的大叫三声晕了过去。
马主人赶忙跑了过来。
“啊,是谁,这只箭谁射的?”
“这只老虎是我射的,不用感谢我。”
“什么?这是老虎?你这小不点睁大眼睛看看,这是我花很多钱新买回来的宝马,你要赔我钱。”
“这……这明明是老虎啊!”
故事的很后,画家看到受伤的大儿子,看到小儿子瘪着嘴说射伤别人的马要赔钱的时候,才终于醒悟过来。
“原来,我画的马马虎虎会让我的儿子们闯一下这么多祸呀!早知道有今天,当初我就该好好画,马归马,虎归虎,再见不能敷衍了事,粗心大意啊!”
马马虎虎的成语意思,就是比喻一个人做事粗心大意不认真,不细心。
第37篇、洁身自好 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不与同朝贪官同流合污,被人陷害遭到流放。他常常一边走,一边吟唱着楚国的诗歌,心中牵挂着*大事。一天,屈原来到湘江边。一个渔夫见到他后惊讶地问:“你不就是屈大夫吗?为何落到这般地步?”屈原叹息道:“整个世道都像这泛滥的江水一样浑浊,而我却像山泉一样清澈见底。”渔夫故意说:“世道浑浊,你为什么不搅动泥沙,推波助澜?何苦洁身自好,遭此下场。”屈原说:“我听说一个人洗头后戴帽,先要弹去帽上的灰尘;洗澡后穿衣,先要抖直衣服。我怎么能使自己洁净的身躯被脏物污染呢。”渔夫听这番话后,对屈第38篇、刻画无盐 战国时代,在齐国无盐那个地方(今山东省东平县东),有一位女子,姓钟离,名春,容貌长得特别丑陋,多次选择丈夫,都没有成功。四十岁时,她去见齐宣王,向齐宣王指出了齐国当时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齐宣王敬佩他的才能,便娶她为王后,封她为“无盐君”。 后来,人们就把“无盐”作为丑女的代称,如同把“西施”作为美女的代称一样。无盐和西施,一个极丑,一个极美,简直无法相比!如果竟把她们两人相提并论,那就是把丑的抬得太高,把美的贬的太低了。 《晋书·周顗第39篇、固若金汤 秦末,农民起义军*陈胜派武臣进攻赵地。自武臣率兵往北攻打赵地以后,一路披荆斩棘,所到之处,豪杰纷纷响应,起义军占领了赵国的大部分地区。武臣自己也被加封为武信君。这时,武臣率军攻打到了范阳城,范阳令徐公也准备誓死保城,到处修建防御工事,准备抵抗到底。当时,范阳城里有一个口才极好的辩士名叫蒯通,得知武臣已经兵临城下了,就去拜见徐公。他张口就向徐公致哀,然后又向他道贺,弄得徐公莫名其妙,连忙问他这样做的缘故。 蒯通说:“大人当范阳令十多年来,杀戮抢夺,逼得人民妻离子散,第40篇、一日三秋 出自中国很古老的民歌集《诗经》王风‧釆葛篇: 彼釆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釆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釆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一首怀念人的诗,被怀念者可能是女性。古时的歌谣很多是歌唱爱情的,因此这首诗可以当作男人思念爱人的歌词。 全诗的意思是说:我忆念中的人儿啊!她在外面釆摘葛藤,一天不看见她,就如三个月不见那样!她正在野外釆摘艾草,一天没有见她的面,就像隔了三年啊! 第41篇、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第42篇、为虎作伥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观赏山景。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
古代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还要为老虎效力。成语“为虎作伥”由此而来,现比喻为坏人做帮凶。
第43篇、一叶障目【一叶障目成语故事/典故】
有这么一个成语,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的是一片树叶子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不能被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和本质。
这个成语是从哪来的呢?有这么一个故事,传说在古代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有一天她在读《淮南子》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书上写着,如果得到螳螂捕蝉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了。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叶子,那该多好啊!我去偷东西别人也看不见,这样我不就有钱了吗?
于是,他整天在树林里转来转去。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一只螳螂隐身在一片树叶后面捕捉知了。他高兴极了,猛的一下扑上去摘那片叶子,可是一不小心,那片叶子掉到地上了。这下可糟了,地上全是落叶,到底哪一片才是刚才那一片螳螂隐身的叶子呢?
书生只好把落叶全都扫起来,一起带回了家。他把叶子一片一片挡在自己面前,问他的妻子说:“你能看见我吗?”
“能看见”他的妻子回答。
“嗯,你能看见我吗?”他又举起一片树叶问。
“能看见”
就这么一次一次地问,妻子一次一次地回答,到后来他妻子实在不耐烦了,随口就说,“看不见啦”
书呆子一听可乐坏了,他拿着这片树叶,来到街上用树叶挡住自己,当着店主的面就随手拿了店里的东西就走。
店主惊奇极了,把他抓住送到官府,县官也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呢?就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书呆子说了事情的经过。
县官听了不由得哈哈大笑,大家一看,原来他确实是个书呆子,于是呢,也没有治罪就把他放走了。
第44篇、醉翁之意不在酒 北宋杰出文学家欧阳修,别号醉翁。《醉翁亭记》便是他的得意之作。 《醉翁亭记》讲的是安徽滁县城西的秀丽风景。那里有一座亭子,据说是山里一个和尚建的,欧阳修给这座亭取名为“醉翁亭”。因为欧阳修常和朋友来这里喝酒。 欧阳修酒量小,很容易醉,但他为什么还爱喝酒呢?文章说:醉翁的本意不在酒,而在于欣赏那里的山水风光。他是借喝酒的兴致,以获得欣赏山水的乐趣。第45篇、冰山难靠 唐玄宗李隆基特别宠爱杨玉环,封她为贵妃。这下杨家便鸡犬升天了,她的堂兄杨国忠也官运亨通做了宰相,还兼领四十余个使官,大权在握,朝廷选任官吏都在他家里私下决定。 当时,陕西有一个进士,名叫张彖(tuan)没有机会作官。他的朋友们都劝他去拜见杨国忠,那样立刻就能升官发财。可是他始终不去,反倒对劝他的朋友说:“你们都把杨国忠看得像泰山一样稳固,可是我以为他不过是一座冰山罢了。将来天下有了动乱,他就会垮掉,好比冰山遇到太阳化掉一样,到那时候你们就失掉靠山了。”不久,安禄山起兵叛乱,攻下京第46篇、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相关推荐
上一篇:醉翁之意不在酒 下一篇:司马昭之心
第47篇、不辨菽麦 公元573年周历正月初五,晋国的栾书、中行偃派程滑杀死了晋厉公,葬在翼地的东门外边。随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