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群人比你优秀、比你年轻、比你富有,关键还比你勤奋,你简直毫无赢他们的可能性。”文中提到的“勤奋的富二代”叫金刻羽,名副其实的千金大小姐,她的父亲叫金立群,中国前财政部副部长、前中金公司董事长、现亚投行掌门人。
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从小就接受着精英教育,但她仍就以远超常人的努力在这个世界上拼搏,83年的金刻羽,曾入选“20xx年全球青年*”,精通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钢琴和单簧管达到了专业级水平,她仅用两年就完成了哈佛所有的本科课程,25岁就拿到了哈佛经济学的博士学位,现在的金刻羽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很年轻的教授。
有趣的是,金刻羽的例子似乎与民众眼中的富二代们有很大差别。在社会既定印象中,这些人靠着继承家族产业而拥有丰厚的财产的二代们,近几年被贴上一个个“畸形”标签,如飙车肇事、奢侈炫富、高财低能。
据标签理论的代表人物社会学家莱默特(Edwin M. lement)和贝克尔(Howard Becker)认为,一个人被贴上“标签”,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无法否认,媒体曝光的多数都是关于富二代们的负面新闻,如华裔富二代在美醉驾致1死6伤、杭州飙车案、药家鑫案、“我爸是李刚”案、南京富二代杀妻案等等,“负标签”在富二代们身上挥之不去。但如今勤奋拼搏的“富二代”金刻羽的出现,仅是凤毛麟角吗?
恩,首先,我们要溯源。据说“富二代”一词很早被提及是在20xx年12月10日《鲁豫有约》的一期节目中,很初的定义是指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继承上亿家产的富家子女,这些人的父母大多是改革开放以来很早的一批民营企业家。但“富二代”并非仅指80后,广义来说,只要继承丰厚家产,也可称之为“富二代”。因此,历史上“富二代”也不少,他们到底是上进还是堕落?
翻开历史,发现很多盛世竟是二世祖们打造的。三世的文帝、四世的景帝,沿袭上一代留下来的丰厚基业,修养生息,以德化民,使得汉朝中兴、文景之治;唐代的“二世祖”李世民靠自己打拼下了大唐盛世、贞观之治;满清入关的“二世祖”康熙,擒鳌拜,削三藩,平葛尔丹,也翻开大清的盛世图景。
当然,历史上不努力的 “富二代”也是明晃晃地摆在那儿。李白他们家是大商人,跟西域做跨国生意的,所以他当初到长安时,身上带着不少钱,只是后来花完了。杜甫的爷爷是宰相杜审言,他含着金汤匙出生,后来越过越穷,“瘦妻僵前子仆后”。此外,秦二世胡亥,本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在赵高和丞相李斯的扶植下承袭帝位,但他却终日只顾花天酒地,恣意妄为,激起陈胜,吴广起义,在24岁时被迫自杀于望夷宫,辉煌的秦王朝也在其手中完蛋。“扶不起的阿斗”三国的刘禅,自身无力把持国政,混着过日子,蜀国衰败,闹了个“乐不思蜀”的笑话;南唐后主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很终沦为亡国之君,后被赐牵机毒杀。
说了半天才发现,富二代跟普通人没两样,有出息的也有败家的。那么问题来了,你可能轻易打败一个颓废的富二代,但勤奋的富二代你拿啥跟人家比?
你看看,重庆首富左宗申之女左颖,成为宗申动力*一大股东;浙江东阳富豪楼忠福之子楼明,已渐渐接掌浙江广厦;鲁冠球之子鲁鼎伟,已出任万向集团总裁;方太厨具董事长茅理翔之子茅忠群,更早已紧握方太集团帅印……在你睡觉打豆豆的时候,富人家的孩子在很努力地学习着如何早早当家。
连看似每天吃喝玩乐、刷微博撕明星的万达首富王健林的公子王思聪也让网友们刮目相看了。近日,王思聪在豪宅里接受BBC的采访,全程用流利的英语交流,分析问题有理有据,让人惊呼:“原来王思聪竟是个有思想的人”。这位看似不务正业的富二代毕业于英国名牌大学,父亲给他的5亿“练手资金”不仅没被骗,还悄悄砸出了5家上市公司。
看到这里,又想到前不久王思聪在微博上晒他家戴着两块Apple Watch的狗王可可时,眼泪快要下来了,当你发现你活得可能还不如王思聪家的一条小狗时,这个打击还是蛮大的。但是,请注意,这是一条“富二代家”的小狗,不是一般的狗。
这时,就要谈谈关于“家族竞争”的意识问题。你要清楚,你现在不是跟王思聪竞争,是跟他爹王健林甚至他爹的爹王义全竞争。也就是说,在家族竞争的范畴里,你跟王思聪的爷爷是一辈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民间环境保护团体自然之友创始人梁从诫是公益圈子里德高望重的“成功人士”,他爹梁思成是近代史数一数二的建筑师,梁思成的爹梁启超是清政府的六品官员、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而他的爹梁宝瑛是个仕途不顺的秀才,梁宝瑛的爹(字镜泉)也是个秀才,镜泉先生的爹是个农民,再往上才是中原逃难的难民。你看,梁家刷了六代人,才让梁从诫先生从脱离耕种,走到社会公益的事业上。
而你有个务农的爹,却整天嚷嚷为何我开公司没钱、我当官没人脉、我做公益还得操心生活问题时,你就想想,你靠自己努力一步步做到厅级干部,那已经在社会阶层上超越了梁家四代人的成绩,那还不牛逼?未来你的孩子就有平台在公益领域大展拳脚,甚至超过梁家的六代人了。
若说梁家还不算有代表性的话,国外的罗斯柴尔德家、洛克菲勒家,国内的绍兴俞家,还有N多神秘的家族,都充分说明了社会竞争从来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擂台,而是家族岁月积累的角逐。
此外,我们生于一个平面的信息时代,享受太多父辈没有的社会资源,你要还闹哪样?不过呢,稍微值得安慰的是,据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7%未能传到第3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4代及以后依然经营。葡萄牙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的说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一说;德国则用三个词“创造,继承,毁灭”来代表三代人的命运。
嗯,代代相传的财富终究有烟消云散的一天。与其羡慕嫉妒恨那些生来就是*的人,不如自己努力才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信?喏,国内外白手起家做富一代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
冯仑、潘石屹用3万块本钱拿下了20xx万的项目,全靠一张嘴拉到土豪的500万资金支持,再去银行按揭1300万,巧思妙计挖到首桶金。
20世纪香港很成功的企业家之一包玉刚,他的创业也是徒手开始的。他先向朋友借钱买了一条破船,然后用这条破船抵押去银行贷款买下第二条船。依此类推,他一步步壮大了自己的生意。
在国外,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作为苏格兰移民来到美利坚时,还是一个穷酸小青年。从一份每天12小时更换线轴的工作开始,他一步一步逆袭走上人生赢家之路。而生在务农之家的福特,起先加入了爱迪生照明公司,之后又辞掉工作创立自己的公司。他的福特汽车公司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让汽车的价格变得亲民化,同时还为整个行业建立了流水线操作标准。
说到这里,认真想想,其实,人生进阶的真谛不是超过哪些本身资源比你强大很多的人,而是超越昨天的自己。
当勤奋的富二代在努力,你要更努力,不过,即使做不了富二代,那就勇敢地尝试做富一代吧。
鼓励员工励志的文章篇二:把握每一天的品质当我们向有奉献、有意义的方向迈进的时候,需要重视一个很基本的起点;集中你的注意力和精力,把握每一天的品质。
时光由连续的每一天组成,我们不能盼望能做出一鸣惊人的壮举,却忽视每一天的品质,忽视那些细小的责任和任务,忽视那些很基本的关系,如果这样,人们只能不断停留在渴望中,机会和成就在疏忽中擦肩而过。
反之,的人们将他的价值观、辨析力、承诺的勇气,运用到每一天该尽的责任中,在同压力、挫折交锋的一个个回合中,发展出真实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变得更加坚韧、踏实、冷静、从容,变得更加有力量!
没有捷径通向强大和洞察力,所以应该把握每一天的品质,确保踏实而安静地思考、专注而有计划地行动。
你的每一天是何时开始的?怀着怎样的心情和态度履行一天的责任?你会发现,当与和谐在你身边时,你追求和成就的力量也就在你身边。你如何在早晨给身体恰当的饮食,确保体力和精力的充沛?
你如何在早晨获得足够的精神力量,在清晨的寂静中,协调自己的思维,看清生命的内涵?
麦肯锡公司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现代活和工作变的复杂而没有效率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焦点”。
为每天构思一个明确而专注的规划,使自己的工作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地展开。规划每一天的能力增加后,我们的辨析和判断力会帮助我们规划更加长期和有挑战的目标。
方式中很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了解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这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是如此。我今天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了加法、乘法?还是减法、除法?我是否种下互信和互赖的种子?并为种子的成长做出必要的牺牲?
生命中有些东西有了更好,比如好上司、学位、晋升;有些东西是必须有的,比如空气、食物、水,自律也是属于必须拥有的东西之列!自律使我们持续专注于某个目标,直到达成。自律使我们选择积极的思想和情绪,埋在生命的土壤中。
卓越的领导人都是不断从生活的经历中学习、反省、改善的人。他们每天结束工作的时候,都有静坐的时间,看看今天达成了什么?跟踪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什么事情需要转到其他时间?是否有新的目标纳入到行动计划中?
每一天都拥有一个新生的起点,
每一个早晨都发现一个全心的世界!
鼓励员工励志的文章篇三:任何情况下提升自己很重要作者:琢磨先生(本名郭城,新浪微博红人、作家、自由培训师)
接到不少年轻朋友的来信,要么是现阶段茫茫然不知道所以然,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追求什么,只是不满足现状。要么说自己每天重复重复再重复,甚至连上班换个路线都不敢,每天机械式运动,到底该如何突破。
我的答案是:提升自己。
迷茫无非是自己的才能配不上自己的梦想,如何减少迷茫?要么降低梦想,要么提升自己的才能。梦想不要轻易降低,否则人跟咸鱼有何分别。那提升自己就是关键了。
我觉得,不管处境如何,积累并提升自己总是没错,或博览群书思辨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训练自己的技能成为专业高手,这些积累会让你的生命变得有厚度。等到被机会选中那刻,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然后开始一点一点释放自己的能量。如没有这个积累,哪怕走运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因为根本没有可以透支的资本。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我自己的几个经验与各位分享下。
1、善于利用赶路的时间
赶路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要只盯着目的地,而忽略过程。比如上下班的路上,在北上广差不多来回要三个小时了吧,一天3个小时,一个月就是90个小时,一年就是1080个小时,想想看能做多少事情。
我在上海上班的时候,就利用上下班的时候背单词听口语。后来赶飞机赶车等行李等,就用各种手机音频的APP听讲座,起初听百家讲坛,后来听各种讲座小说。
赶路的任何时候,耳机一戴,就进入另一个世界。
2、随时阅读
在各种学习的方式中,阅读是很好的,讲座毕竟还属于被动学习,相当于讲授者把自己的观点传递给你。当然阅读也是写作者思想的传递,但相对来讲自己的思考机会更多,更容易引发思辨。好在现在手机上也有各种阅读软件,而不必带着沉重的书籍。
有人说读电子版的书没感觉,这纯粹是矫情。介质区别而已,何必如此纠结。就跟之前有人说用电脑写不出诗句一样,习惯就好了。我现在保持着3天读一本书的习惯,觉得自己棒棒哒。
在今天这种网络浸淫的时代,你只需要多读一点点,认识问题就会更深刻,而不仅仅停留在各种新闻热点的转换上。别人只能读得懂一条140个字的微博,你可以读得懂一篇公共微信。别人读得懂一篇公共微信,你可以读懂一本书。别人读得懂一本书,你了解一个学科。你也会很快觉得自己棒棒哒。
3、工作中去学习上司的做法
大量的工作,的确是需要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对公司运营而言,也没有每天那么多激动人心热血沸腾的事情去做。那在不断的重复中,如何去提升自己呢。我自己的方法是:观察上司的工作方法。
比如上司如何处理员工迟到的问题,上司如何分配工作任务,上司用了什么方法监督员工的执行等等。这种观察的视角,让自己摆脱了普通员工的角色,而变得有趣起来。甚至上司把自己批评了一番,自己都可以跳出被批评的角色,去思考上司为何要批评自己,以及用了何种方式批评自己。
这样等提升自己职位的机会到来时,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也容易得心应手一些,你说是不是?
4、多分享自己的想法
读一本书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如果能讲一本书,才是更高的阶段,因为这需要自己深刻的领悟,及行动的反思。所以朋友聚会也罢,同事聊天也好,可以多讲一些自己读书或思考后的想法,在讲授中逐渐就会整理变成自己的知识。
信息,整理和讲授才会变成知识。
哪怕发朋友圈,也不要总是分享“中医保命的十三条理论”,“这个视频简直转疯了”,诸如这样的帖子,只会被朋友耻笑自己的智商,别人点赞的意思就是:你也就这么个智商了。自己还沾沾自喜。把精力用在更多的反思与分享上。比如读书后的心得,看完一部电影后的体会。
你会逐渐发现,久而久之,自己的知识开始系统起来。
5、多去向某些领域比自己有经验的人讨教
每个人看问题多会受到自己知识水平、阅历、教育等各因素的限制,而去向不同的人讨教交流,不啻为一个提升自己的好方法。
比如有人精通哲学,遇到就多问自己的困惑,不要管自己的问题高明还是幼稚,抱着谦虚的态度去发问,并就相关问题与他讨论,这样会很快掌握别人多少年总结的智慧和经验。
提升了自己才会遇到更好的人,交往的层面是由自身的素质决定的。你从来不读书,自然结交的大部分是肤浅和物质的人,聊的无非也是鸡毛蒜皮普拉达艾乐喂。哪怕遇到更好的人,也会被你吓跑,话不投机半句多,相逢一笑Say Goodbye。你是怎样的人,决定了你会有怎样的朋友,也决定了你会有怎样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