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随笔 > 正文

【散文风】山村野台戏

来源: 文学必读社 时间:2021-06-25

文/赫崇明

 

小时候山村闭塞,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日里的生活单调、孤寂而苦涩。偶有例外那便是村里来了野戏班子,那就是村民们的盛大节日。消息一经传出,于是,整个村子就沸腾了,十里八村也跟着沸扬起来......

 

太阳西斜的时候,村民们就纷纷从劳作的田间地头提早收工回来,匆匆吃上一口晚饭,便三五成群地涌向村西头的小学堂,邻村近屯的村民们也不约而同的纷纷集拢过来……

 

野戏台子搭在小学堂的院子里,是用八台平板马车拼搭起来的,四脚支了竹竿,用帆布拉起棚帏,虽简陋,却是村民们心中神圣的艺术殿堂。

 

山村古风淳厚,民风质朴,上了年纪的老人一律的要让到戏台前的几排凳子上就坐,稍后是怀抱孩崽的村妇们,汉子们则分立在她们身后不停的挥舞手中的蒿草为他们的孩崽驱赶着蚊虫。姑娘们则换上了过年时穿的花衣裳,有的姑娘脸上还涂了淡淡的香粉,头上插着一朵小野花。小伙子们则显得十分的不安份,他们不时的向姑娘们做着鬼脸,有的胆大的小伙子还偷偷的向那些脸蛋漂亮的姑娘身上丢些土块,于是,姑娘们便一起向那些调皮鬼发起反击…..戏台前不时的涌起一阵阵骚乱,惹得老支书不时的站起来向那些闹事的小伙子大骂一通……直到演出开始,才能稳定下来这闹泱泱的局面。

 

野戏班子都是由散落在乡间的各类艺人自动组织起来的,他(她)们凭着很简陋的装备,很简单的演奏家什,很廉价的戏服,很淳朴的爱心,走村串屯,为村民们上演些他们很喜闻乐见的剧目,诸如二人转《西厢》《蓝桥》,拉场戏《马前泼水》《穆桂英挂帅》,东北大鼓《红月娥做梦》《张四姐临凡》等等,传承传播着黑土地上古老的文化,改善调剂着村民们苦寂的生活,说来也实在是一份份难得的火热心肠。

 

中学时读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常常为迅哥和他的小伙伴们借八叔家的船,去赵庄看野台戏的故事所感动。尽管我们村里的野台戏没有《社戏》文章中那么多的情趣,没有借船去偷六一公公的罗汉豆,台下也没有卖花生米喝豆浆的小贩……但是,我们村子的野台戏前也有许多属于我们自己的乡土故事,诸如蓝柱柱偷了家里的爆米花分给小伙伴们吃,黄妈妈从地里采了黑天天送给没有牙齿的婆婆们品赏……然而,孩子们还是很喜欢看台上那些披甲执锐的武生打斗的场面,叮叮咚咚的一阵锣鼓声过后,便是一场十分艰难的打斗,尽管庄稼汉子们的那些打斗是笨拙的甚至近乎于做作,但是,在山沟孩子的眼中无疑是上好的武功表演了。很让孩子们头痛的是台上那个穿着花红戏服的女人,一个人咿咿呀呀的没完没了的唱,还有那个白面书生要死要活的痴傻样子,孩子们便起哄喝倒彩。很喜欢听的是东北大鼓,一个弹三弦的汉子,带着一副墨镜,粗壮的手指竟把个细细的琴弦弹奏的浑天的响,只有铜锣般大小的皮鼓被一个穿着翠绿长衫的女艺人敲出了咚咚的脆响,那浓郁的东北乡音把大家带入了深沉的意境......

 

戏一直演到深夜,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农活,老支书常常几次站起来招呼大家回去睡觉,并高声宣布明天晚上继续演出,然而,人们依然是恋恋的不肯离去,直到全体演员三番五次的出来谢幕,人们才依依不舍的散场回家。

 

第二天,一整天我都不安心课堂上的听讲,时不时的用眼睛瞟着窗外空荡荡的野戏台子,回味着昨天晚上野戏台上那热闹的打斗场面和蓝柱柱送给我的那把甜脆的爆米花......企盼着太阳的早点下山。

 

野戏班子一般要在村子演上两、三天时间,演员们晚上演出,白天还要帮助村里干些田里的农活。野戏班子的演出不计任何报酬,纯粹的义演。为了酬谢演员的演出,村里往往要杀一口肥猪,磨一些白面,备一些水酒,供演员们饱饮饱食。野戏班子临走的时候,老支书都要把一面绣有“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的锦旗送给野戏班子,深深的感谢他们为苦寂的村民们送来了甘美的文化大餐。

 

尽管山村里的野戏台子是简陋的,尽管野戏班子演员的演技是笨拙的,但是,在山里人的眼里已经是上好的艺术享受了。那粗犷的唱腔,那笨拙的表演,那诚挚的情感,那野戏台下古朴的民风......多年来一直在我的心头萦绕,即使后来走出山沟去读大学,有机会坐在辉煌的首都剧场那豪华的雅座上,看*剧团的很好演出时,我也不会忘记老家野戏台子上庄稼汉子们那粗犷笨拙的表演和那原滋原味的唱腔,还有野戏台前发生的那些纯朴的故事,我的泪水就会涌出来......

 

我爱我的故乡,尽管她曾经是贫瘠的,孤寂的,落后的,甚至是原始的,野性的,但那里是我的祖辈繁衍生息的地方,是我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故乡是源,故乡是根,无论你走到哪里,这源这根永远都会生发在你的心里,汇集出千丝万缕的乡恋乡情来,浓浓的,甜甜的......

 

老年癫痫能治疗吗
武汉看癫痫病应该去哪家医院
哈尔滨看癫痫医院哪里好

热门栏目